黄济川痔漏医院

黄济川痔漏医院

分享
¥0.00
  • 产品详情
  • 产品参数

     痔漏神医黄济川故事


黄济川(1862—1960)四川内江人,巴蜀痔漏名医。成都肛肠专科医院创始人,新中国肛肠学科奠基人之一。曾任中华医学会第五届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第一和二届人大代表、四川省政协委员、中国农工民主党四川省第一届省委委员。著有新中国第一本肛肠科专著《痔漏治疗法》。——摘自《成都锦江年鉴》。

一、立志学医报师恩,品行高尚得真经


清光绪三年(1877),四川内江平坦乡青年木匠黄锡正患了不好启齿告人的痔漏,肛门肿痛,脓血不止,坐卧难安。看过数位郎中,汤药尝遍,总不见好转。族人疑鬼神作怪,遂请端公做法驱邪,神火烧过,病非但未减轻,反而愈发加重,连活路都做不成,吃饭也掉顿,日渐形体消瘦,精神萎靡,苦不堪言。连年的医治,贫寒的家境,不堪重负,已是钱短粮断,家人愁断肠。也是上天有眼,黄济川命不该绝。有道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一日,黄济川趁赶场天求医买药,巧遇富顺县来的游方郎中龚心裕,龚善治疮疡痔漏,在川南小有名气。龚问过病情,观七情,瞧五味,号八脉,查便色,闻气味。诊断明确,马蹄漏,湿毒下注,气血两虚。用祖传秘方药线挂线上药,开方两剂,内服外洗,调阴阳,通经络,顺脏腑,去湿毒,补气血,数日疼痛大减,气色改观,几次收线上药,辅以补养,逐渐好转。龚心裕体恤其贫苦,让黄济川挑起担子,随他游走川南四乡,赶场行医,继续给他收线上药,月余黄锡正竟然脱却沉疴,体力也大有恢复。

看到许多患者经龚精心调治,重新康复,黄济川深感医道高深,医德伟大,遂立志学医。想起老师说的“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于是更名黄济川,决心广济川人,回报师恩。多次请求拜师,龚老师都说:“行医艰辛,风雨漂泊,治病救人,无名无利,糊口而已,不能富贵,将来汝当择他业以求发达!”

黄济川不改初衷,继续挑担随行,精心照顾龚的衣食住行。白天细心观察龚心裕的行医之道,如何诊病,如何开方,如何治疗,均默记于心。夜晚则在龚心裕休息之后,秉烛翻阅龚氏的医书和病案。黄济川读过几年私塾,粗通文字,聪慧好学,将所有文案均熟读背诵巧记于心,久而久之,对痔漏诊治的理法方药也略知一二,龚心裕繁忙之际,黄济川还能帮忙开方、煎药。

一年后一个闲场天,黄济川到茶铺喝茶,看到地上有一张百两的银票,连忙拾起,高声喊“哪个掉的银票?”立即归还失主,失主万分感谢,要重金谢他,他却分文不取。恰巧龚心裕也在场,认为衣钵可托,遂让黄济川点蜡上香磕头拜师。他说:“大医精诚,为医者德为先。吾三子均未得我真传,皆因汝有德,吾毕生医术心得传授于尔。仁心仁术,不图名利,汝当牢记!”这下子,拾金不昧,品行端正的黄济川,得到师傅衣钵,学得龚氏挂线疗法和治痔疮的丹药秘方,愈加勤奋,刻苦专研,逐渐练出济川医术。1884年黄济川在泸州自立医馆,发扬龚的医术,传播龚的医德,广施仁术,民国初年即名震巴蜀。

(附图:遗像或题词)

二、精益求精道行深,灵机应变术通神

   黄济川医术精湛,并非浪得虚名,有实例为证。

抗战时期,内地医疗条件差、物资匮乏、卫生条件不好,学校官兵疮疡、痔漏甚多。一日教官某到美军招待所与昔日同窗美军翻译宴饮狂欢,次日某痔疮发作,坐卧不安,延请时为四川名医的黄济川到军官学校为其诊治。黄济川匆匆从东华门奔东较场,竟忘带药线,左右为难,只好先看看。只见某屁股眼有一乌团,表面锃亮。黄济川不愧为名医,立即叫医官立马取来二两白酒,擦火柴点燃纸捻引火,以热酒擦洗肛门,并将随身银针烧得通红,就在他和教官“尊章台甫”,“仙乡何处”,“贵庚几何”……天一句地一句摆龙门阵之际,迅速用银针将痔疮剁穿,随手挑出黄豆大小乌血两块。某教官认真答话,猛遭一刺,大叫一声,可还来不及呼痛,顿觉后门轻松,如释重坠;赶忙连声称谢:“快手除我顽疾,先生真乃神医!”。黄济川笑道:“将军受苦了,兵贵神速,攻其不备,对不对?”将军大笑,曰:“先生医术赛华佗,我非关云长,见笑了。”敷药完毕,开方一剂,嘱其内服外洗,竟然三日得愈。由是黄济川在军界声名大震,被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特聘为军医官。

50年代周恩来总理在成都召开会议,操劳过度,痔疮发作,疼痛难忍,招黄济川到会议驻地亲自为总理敷药,肿痛立减,总理感叹到:“中医是祖国的宝贵遗产,要好好继承和发扬。”

说也凑巧,多年后,济川诊所(成都市东城区痔漏专科医院)的医师曾愉(黄济川的弟子、老八路)等也应邀出诊北较场,为大名经常见报的、时任空军司令员的某将军拴线上药,医痔疮。

  (附图:铜像揭幕)

    三、献计献方迎新生,博爱仁心济川魂

中医有秘术秘方密不外传的传统,故有很多古方秘术失传,1954年黄济川有感于新中国的伟大,把毕生绝学秘术公之于众,并撰写肛肠专著《痔漏治疗法》,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公开发行。该书是我国第一部中医肛肠专著,对新中国肛肠学科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黄济川思想开明,敢于打破传统。一面广交师友博采众长,提高医术;一面开门纳徒,传授秘笈,举办培训班。四川的现代肛肠名医大多是其弟子,如泸州的雷济民、成都的刘振华、何体乾、阮正华、费宗彝等,重庆的李雨农与周济民也颇受其影响,当代四川中西肛肠名院名科多为黄济川及其弟子和传人创办。弟子周济民后来成为中国中医研究院肛肠科创始人,使济川医道在全国第一广泛传播,福泽千千万万民众。

黄济川治学严谨,医术高明,名满巴蜀。因其无私的精神和特有的贡献,倍受党和政府肯定与关怀,给予极高的荣誉和地位。1956年当选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按照周恩来指示在成都市享受副市长待遇。黄济川十分珍惜党给予的荣誉,倍加努力,培育后人,告诫后生“诊断确实,医治彻底,胆大心细,体人如己,戒骄戒躁,勤钻互学,全心全意,尊党为民”。

同年在周恩来的关怀下,成立新中国第一所肛肠医院,黄济川任院长,曾愉任副院长。从此成都肛肠专科医院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其成都三代黄氏痔漏传人王维烈、曹吉勋、周明生、杨向东、贺平等发扬“博大精深,博古通今,开拓创新”精神,黄氏痔漏不断向现代化发展,当代黄氏痔漏“中西结合,世界领先”不是神话,2013年成都肛肠专科医院已是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中医精品肛肠专科医院、国家和省市重点肛肠专科医院、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国家三级中医专科医院。

1960年黄济川仙逝,享年99岁,巨星陨落,医界哀挽。鉴于黄济川的巨大贡献,国务院送挽联,葬北郊磨盘山公墓名人陵园。同年7月因病逝世的成都军区司令员贺炳炎也从磨盘山向马克思报到。民谣云:“磨盘山,名陵园。大将军,贺炳炎,战沙场,平匪患,建功业,镇西南;名中医,黄济川,献秘方,有贡献,表功绩,送挽联”。一代宗师随贺将军长眠成都磨盘山。

济川先生虽已乘鹤西去,但济川精神永存,济川医道永放光芒。

济川弥留之际还念叨“仁心仁术,医德为先,精益求精,博爱仁心,全心全意,尊党为民”。

黄济川的行医之道,更是济川先生的为人之本。黄济川本名黄锡正,因患肛瘘被川南名医龚心裕救治,深感医道高深,医道大德,遂立志学医,更名黄济川,意在广施仁术、普救民众、回报师恩。黄济川医道精髓体现在其诫勉后学的八大警语上“诊断确实,医治彻底,胆大心细,体人如己,戒骄戒躁,勤钻互学,全心全意,尊党为民”,其“博大精深,精益求精,博爱仁心,尊党为民”的大医风范为后学永记。

   济川医道的核心,除了精益求精外,更重要的博爱仁心。济川传人谨遵遗训,一面在医疗技术上精益求精、开拓创新,一面继承和发扬博爱仁心精神、助残扶困。发展医院,回报社会。百年专科行大德、担大义的事例不胜枚举,典型的如:2006年救治无肛儿被省市媒体跟踪报道。2008年“汶川大地震”我院肛肠研究生北川救护队与云南援救人员冒险成功搜救被困72小时的灾民被华夏时报报道。2012年救治患直肠癌的病残双流农妇,被省市媒体广泛关注。2012年我院免费救治的攀枝花诚信老人杨为之先进事迹(<<47年的信义坚守>>人民日报2012年)被新华社、人民日报、央广等中央媒体广泛报道,既是对杨老的褒扬,更是对百年专科博爱仁心的高度肯定。杨为之老人不仅仅是诚信,更多是感恩。济川先生感恩,学医治病救人。百年专科感恩,全心全意服务人民。


(附图:周总理接见黄老)




价格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