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肛肠病

2016-02-15

婴幼儿肛肠病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孩子的各种疾病急剧增加,尤其是肛肠疾病,作为儿童究竟会出现哪些肛肠疾病,这是许多家长关心的问题。

  肛门大肠容易患疾病,在儿童尤以先天性畸形居多,如果处理不当,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会产生长远的影响。儿童肛肠病的种类繁多,主要有下列几种:

  1、先天性肛门直肠发育畸形

  俗称先天性无肛。是胎儿的肛门直肠发育出了问题,未能形成正常的肛门直肠,它分为高、中、低三种位型。该病常伴有控制排便的肛门括约肌缺损,直接影响生活质量。

  2、先天性巨肠症

  它是胎儿的直肠、结肠、乃至小肠的粘膜下层和肌间缺乏神经节细胞,病肠失去有规律的蠕动,新生儿出生后即出现便秘、腹胀,如不及早诊治可发生结肠炎,甚者可肠穿孔而危及生命。

  3、肠息肉样病变

  最常见的是直肠幼年性息肉,这种肠息肉的病变不仅是儿童便血的原因之一,而且有的息肉会有癌变的倾向性。

  4、肛周脓肿、肛瘘

  肛瘘是皮肤细菌或肠道细菌引起的肛周感染,少数是结核杆菌感染或外伤所致。有的女婴有肛门的直肠前庭瘘也是细菌感染所致。

  5、便秘

  便秘是症状,许多疾病伴有便秘,如前述的先天性巨结肠症、无肛病等。儿童便秘经过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如找不到引起便秘的原因,则属于功能性便秘。据文献报道80—90%的儿童便秘为功能性便秘。

肛裂;肛门是人体排废物的重要通道,它也容易受到损坏,给人体带来痛苦,肛裂是小儿常见疾病,常见的原因如人工喂养的小儿,父母未及时添加富含纤维素的辅食,宝宝的大便会出现干结且不容易排出。如果小儿强行排出就容易形成肛裂。家长要培养孩子每天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同时每天让孩子摄取一定量的水分和含纤维素的新鲜蔬菜,有助于保持孩子的大便通畅,减少小儿肛裂发生的几率。

不容忽视的小儿肛肠病


很多人可能认为,小孩子不容易得肛肠疾病。

事实上,由于婴幼儿的特殊生理特点,他们常常容易得上肛肠疾病。以下分别介绍几种小儿较常邮肛肠疾病。

1.小儿肛裂

肛裂是肛门口皮肤破裂形成的急慢性溃疡,以周期性的肛门疼痛为特点。主要是由于不良排便习惯引起的,往往导致便秘或粪便干硬撕裂肛门而发生肛裂。

大部分发生在肛口后侧,其次是前侧。初期仅在肛管皮肤上有个小裂口,有是可裂到皮下组织或直至括约肌浅层。肛裂的症状有:排便痛,排便后疼痛减轻,数分钟后又引起肛门持续性疼痛;大便时出血,血量不多,鲜红色,有时染红便纸,有时滴血,或付着于粪便表面;大多患者恐惧大便而致粪便更加干结。小儿及女性患者较多见。一般认为对早期肛裂应采用保守方法,严重时选用手术治疗。肛裂的预防措施:①少食辛辣食物,多食含纤维食物如,蔬菜、水果、番薯等,防止便秘,保持大便通畅规律。②尽量用柔软的手纸,动作轻柔,以免擦伤小儿肛门。③忌排便用力过量,使肛口撕裂伤。④便后清洗肛门,保持肛门清洁,减少对肛门的刺激。

2.小儿直肠脱垂﹙脱肛﹚?

直肠粘膜或直肠壁全层,甚至乙状结肠部分从肠腔内脱出达到肛门外者,称为直肠脱垂。一般可根据直肠壁卷入的程度,将直肠脱垂分为不完全性脱垂和完全性脱垂,俗称“脱肛”。脱肛可发生在各种年龄层次的人群中,但多见于体质虚弱的儿童和老年人。祖国中医认为脱肛多因人体气血不足、中气下陷或久泻下痢,以致直肠不能收摄固涩脱出。清代医籍描述:“老人气血已衰,小儿气血未旺,皆易脱肛。”多见于2-4岁的幼儿。

现代医学认为久病体弱或营养不良,以及小儿盆腔组织发育不全,骶尾骨不能充分依托和支撑直肠;加上全身营养不良,直肠周围肌肉薄弱,当腹压增加时,失去对直肠支持固定作用,以致发生直肠脱出。另外,患者在排便时用力过猛,腹压增加,蹲厕时间长,加上小儿易哭闹,腹泻便秘等因素,可以使直肠粘膜与肌层分离。故久泻幼儿及久病老人,都容易出现固定直肠的周围组织松弛,造成脱肛。

脱肛的主要症状有排便时肛门有淡红色包块脱出。便后包块能自行回缩肛内。随着病情反复发作,必须用手送回复位。日久失治,甚至咳嗽、打喷嚏、排尿、下蹲时也会脱出,而且不易复位。一般无出血症状,由于粘膜脱垂引起直肠或结肠套叠,压迫肛门部产生坠胀。如脱出物未能复位,可引起发炎肿胀,并导致嵌顿。严重的可导致局灶性肠管坏死。部分患者由于肛门括约肌松弛,收缩乏力,常有粘液自肛内溢出,以致有潮湿感,粘液刺激引起肛周皮肤瘙痒。

治疗上,应重视改善全身状况,纠正营养不良,去处诱因,卧床排便2周,可以改善症状。部分患儿随着年龄增大体质强壮可逐渐自愈。中药补中益气汤及针灸有助于治疗。近年我科采用药物注射治疗直肠脱垂,临床效果较好。

3.做好婴幼儿肛门卫生,防止肛肠疾病

(1)注意局部清洁干燥

婴儿的神经和肌肉的功能尚未健全,对大便的控制力差,有大便就排,所以排便次数多。由于排便次数多,又常为稀便,如尿布更换不及时,很容易引起肛门皮肤潮红、溃烂、感染等,俗称“红屁股”。要保持婴儿的肛门健康就必须随时更换尿布,同时在排便后用温水清洗肛门,尿布要及时洗净暴晒。发生红屁股时,洗后可扑上一些爽身粉,再用柔软的干尿布包好。

(2)建立良好的排使习惯

儿童有时难免会发生大小便控制不住,污染衣裤,家长不宜过多责备,以免引起精神负担。要帮助孩子建立定时大便的习惯,到时间就去排便,如果没有大便也不要长时间坐在便盆上。小儿腹泻后肛门部可有里急后重感,并用温水清洗和用热毛巾热敷肛门,帮助他们克服下坠感。同时要及时治疗小儿腹泻。如果发现小儿大便时哭闹,或排便非常用力、甚至憋得面红耳赤时要及时查找原因,及时处理。

(3)另外,儿童大多穿开裆裤,小儿常常席地而坐,往往会发生感染和外伤,也应帮助他们克服这种坏习惯。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